
灵感.12 《Secret Falls》
之所以称Secret Falls,这是一个只有塔州当地摄影师了解并经常拍摄的一个隐藏瀑布,大部分摄影师会选择在同一机位用竖构图拍摄出瀑布的纵深感来表现那份独有的神秘,但我还是希望能给出自己的诠释。因为构图格式有限,最初的想法是要拍摄一张光线有别于他人的即可,但当我几乎拍摄完毕收脚架时却低头瞥见了这个蜘蛛网。我先手持无限贴近拍了几张蜘蛛网细节照片查看效果,当我回放照片时,马上想到了为什么不把蜘蛛网和瀑布放在一起拍呢。像打了鸡血的我又重新展开架势,套上偏振镜严肃认真的拍了两组不同曝光,景深的照片。以蜘蛛网为前景,利用景深合成思路去拍摄一张我能诠释的神秘瀑布。
建议:不经意间注意观察主景物周边的细节以提供创作灵感,拍摄瀑布流水时加上一片偏振镜往往会带来不错的效果,将图像的所有元素放在一起是很重要的,但学会怎样组合是关键
后期:首先在LR里对组图白平衡加暖同步,后导入PS进行景深,曝光合成。对合成后的照片拉一个中灰度对比度曲线,再局部调整颜色的饱和度以及亮度。柔化带有青苔的部分,最后锐化岩石,蜘蛛网等细节。

灵感.11 《百年孤独》
在墨尔本外海菲利普岛礁石滩上有这么几片废铁残骸。一百多年前,SS Speke号沉船于此,部分沉船残骸被当地人打捞后拖至此海滩。此片为顺光拍摄,待日落涨潮时光线打在岩石上,运用6档减光镜长曝光180秒雾化海水配合拉丝的云状制造几分鬼魅气氛。这也是我2016年1月第一张被1X发表的照片。
建议:拍海景时一定注意潮汐变化,配合不同拍摄题材而选择涨潮或退潮。使用减光镜可制造特殊雾化或拉丝的海水效果。千万不可为了大片而大意,扫海时安全永远第一位。
后期:我按照正常流程调整了一张较为满意的彩色照片后再导入Nik Silver Efex Pro2插件转黑白处理,因为当我决定去探索这片区域时灵感就来源于遐想中黑白沉船故事。

灵感.10 《独树一石》
很多人说这个瀑布最好的拍摄时机是阴天,但我确在相反的条件下找到它,当我观察过整个瀑布后决定放弃所熟悉的大风光拍摄。恰好当强光照射在中间的这块石头上让画面变得更生动有趣,还有一些散射光照射在石头上方一些岩石侧面,也让其变的更有质感,我很幸运在我造访时瀑布水流没有那么大,在流水掩盖下正好透着玄武岩石的阴影轮廓。
建议:强光下使用一片3档或6档减光镜已达到相对较长的曝光时间凝结水流。可适当放弃广角改用中焦表现一些景物特色。
后期:突出冷暖对比是主要思路,整体色调偏蓝为主。在有光照到的地方用笔刷增亮,加暖。再对玄武岩的整体对比度加深,很多人建议我p掉这根树枝会不会更好,画面的唯一性是我所看重,因此树枝的存在恰好诠释了唯一中的独特。最后裁剪为正方形构图。

灵感.9 《雪山之光》
关于新西兰,我似乎意识到永远去不够。这张照片的拍摄灵感源于我看到的一位北美摄影师(Elia Locardi)所拍过, 他拍的是日出,而我选择了日落,日照金山概率是我选择日落的主要理由,为了捕捉到车轨使其和谐地融入到大环境景色之中,我调整了原先的计划决定使用200mm长焦镜头先在日落时拍摄雪山背景作为我后期使用的基本图层,再等天色完全黑去时机位不动拍摄五到六张长曝光车轨。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条路只通往库克雪山,因此晚上根本看不到车进车出,我只好让我的同伴开着车在路上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几次才拍到满意的效果,再次感谢航拍大神STAN为我当了一次车夫。
建议:不要惧怕拍摄已经被众多摄影师光顾过的标志性场景,因为总有新的角度和光线等待你发现
后期:在Photoshop中先调整好日落雪山基本图层,再导入5张车轨编为一组,叠加使用变亮的方式合成到雪山日落图层,车轨合成后注意远处断掉的部分可以用画笔轻微连接。

灵感.8 《消失的地平线》
在南迦待了三天,每天日出日落都在这个机位守候,直到第三天的日出,世界第九高峰算是勉强露了一次脸,这里拍摄没有太多的杂念,灵感则来自这片与世隔绝的纯净高原天然牧场 fairy meadows:与塔利班势力范围只一山之隔,去到这里可谓颇费周折,四小时生死悬于一线的吉普车程,六小时的高山徒步方可遇见,当地人世代放牧为生,雪山湖泊,静谧安详,恰如詹姆斯.希尔顿笔下消失的地平线。再次缅怀中国登山家杨春风,饶剑锋等人曾在此惨遭塔利班枪杀。
建议:在可拍摄的期限内不要放弃等待,奇迹往往在最后一刻出现,可使用包围曝光拍摄以达到雪山和倒影的准确曝光,这是收到pan02老师的建议后又重新压暗了草地和森林以突出主体。
后期:我在Photoshop中将三幅不同曝光的照片合并以达到雪山,倒影,曝光正确,调整亮度和对比度确保直方图能够覆盖整个动态范围。然后将色彩自然饱和度最大化至+20左右,再添加一个绿色照片滤镜图层,用较小流量笔刷加深树木草地的颜色,最后适当调暗倒影成像。

灵感.7 《空谷幽蓝》
开始我在冰河另一段拍摄冰河雪山,但我很快我的注意力被这个冰洞细节吸引,冰川水的流向构成了它理想的前景,这个精彩的冰洞和冰川水流向形成了场景的核心。我走近冰河,换上了14-24镜头调焦至14mm把冰洞放在右下角,并使用一片6档减光镜模糊水流。
建议:此类拍摄场景一定需具备相关的户外装备才可到达,比如这个场景我们使用了绳索,冰镐,冰爪才下降至谷底。万不可尝试徒手攀爬下降。
后期:首先调整白平衡,已达到我需要的蓝色调,以较小的流量笔刷刷局部对比度,对天空适当压暗曝光,锐化冰洞和局部冰川细节,由于前景冰川河水过多,按照5:4的长宽比例裁剪。


灵感.5 《川口塔峰》
这张川口塔峰都是用长焦200段拍摄,户外风光摄影,尤其是拍雪山,大部分情况下会舍弃广角而改用中长焦来表现山峰的凝聚力与细节。在创作这张照片时还有一段趣事;因为我跟Thomas选择的机位在一个突出的制高点,一目了然。而我们对面隔着冰川河的地方有一所军营,我们两人的长焦大炮从他们那边看似乎真的是不怀好意。我一直试图把脸藏在相机后,并问Thomas,”你说这样他们的狙击枪就看不到我了吧
建议:合适的时间拍摄,恰好在日落前一小时光照射在部分山峰,使用长焦镜头捕捉到远距离的细节,并缩小透视关系
后期:为了彰显光影的明暗关系,特转黑白处理,增加了黑色,适当提高亮度,对比度

灵感.4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幅照片是我在4月的一个雨天新西兰南岛米福侠弯游船上手持拍摄,照片的题目表现了我当时拍摄的环境氛围,群山在雨中迷雾若隐若现,我并没有计划拍摄这么一张雾中的群山照片,直到这艘游船出现。恰好和左边山峰的瀑布对立,形成视觉平衡,又正好处于这种大环境下最好的点缀。这也是我今年在新西兰拍摄的较为满意的照片之一。
建议:寻找有趣的视觉点,也许就在你临近的地方。
后期:表现意境是我后期的思路,那么中国风又是我想尝试的一种呈现方式,以至于很多人后来以为这是在三峡所拍,减少饱和度是此片后期重要步骤之一。同时裁剪图片让山和船的比例成明显大小关系。



灵感.1 《回到拉萨》
在最深的红尘重逢,爱是我心中的布达拉。选择这张布达拉宫的照片做为我今年的top1,这其中没有任何摄影因素参杂,只因我有一个始终难忘的西藏情结。这也是我再次看到布达拉宫,并是我第一次拍摄布达拉宫。感谢最终放行我们进入拉鲁湿地的大姐,虽然塞给她一百块才得以放行,感谢super yong带我去了这一年里最向往的一个机位。
建议:西藏情结
后期:西藏情结
2016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